臉書(Facebook)日前爆出個資外洩事件,除了導致股價大跌以外,也使得美、德兩國近六成民眾在事件後,對臉書投以不信任的態度,而其中矽谷科技大亨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(Elon Musk)更是刪除旗下兩大公司的臉書粉絲專頁,讓 Facebook 面臨著平台創辦以來最大的危機。
本次《新頭殼》就整理出事件發生至今的完整始末,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劍橋大學心理學家 Aleksandr Kogan 所製作的心理測驗應用程式,因當時臉書使用條款中對使用者的不友善,使得用戶在自身沒有主動設定隱私不公開的情況下,第三方能藉由應用程式使用合約,取得使用者的個人資料,使得整起事件埋下種子。
事情發展至今,會讓臉書走上這一步,最大原因來自於 2015 年時,臉書曾發現「劍橋分析」公司不當使用臉書用戶個資,卻在要求對方刪除數據之後,沒有積極追蹤確認,也沒有告知被影響的使用者,使得臉書近年來強調對用戶隱私保護的保證, 蕩然無存。
以下為懶人包:
以下為各時間點詳細事件:
2014年
2015年
2016年
2018年3月16日
3月17日
3月18日
3月19日
3月20日
3月21日
3月23日
3月25日
3月26日
3月27日